医用气体终端供气系统的质量要求和安全管理 | 专家说

  • 2021-05-10

医用气体供气系统的质量要求和安全管理


关键词:  

医用气体供气系统是医院里的“生命支持系统”  

医用气体是药品。  

医用气体供气系统输送的是药品。  

医用气体供气系统在医疗器械分类目录里属于第八类:呼吸、麻醉、急救设备,按Ⅱ类医疗器械管理。



一、医用气体供气系统


  医用气体供气系统是一个系统工程。由于它在医院基础建设各系统中专业性更强,与医疗活动结合更紧密、在医院里医用气体70-80%用于重病的抢救、ICU、手术、特种诊断和治疗。用于一般住院病人只有20%左右。所以医用气体系统的安全可靠性至关重要。通常我们把医用气体称为“医院里的生命支持系统”。由于医用气体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涉及的方面较多,管理环节对接复杂,因此医用气体用于最终病人的安全可靠性难以保证。长期以来由于管理部门、建设部门以及使用单位对医用气体系统的建设和使用认知水平不高,医用气体临床应用的安全性重视程度不够,投资建设不合理,设计施工不专业,项目竣工验收没有专业的权威机构认证,医院在医用气体运行管理中制度不健全,导致医用气体供气系统存在诸多安全隐患甚至事故频发。


  1. 医用气体是用于病人治疗、诊断、预防或驱动外科手术工具的单一或混合成分气体。包含医用真空。


  医院常用的主要医疗气体包括医用氧气、压缩空气、真空吸引、笑气(N2O)、氮气、二氧化碳、氦气、麻醉废气排放和手术工具使用产生的废气和特殊用途的气体。医院常用的医用气体都在药典中有规定。因此,医用气体应该按药品使用和管理。


  注意:医用气体不能用于手术室电动门、供应室用气以及腔镜清洗的吹扫。  2. 医用气体管道供气系统用于输送医用气体。医用气体通过密闭的管道网被输送到医院里每一个用气终端。医用气体管道供气系统含气源系统(医用氧气站、医用真空吸引站、汇流排站房)、管网系统、监测和报警系统、阀门及阀门箱、终端设备和气体终端以及二次供气设备(流量计、湿化瓶、雾化器、负压调节器等小设备),还有消耗性医疗材料。哪一部分出问题供气安全都会受到影响。


 二、医用气体的质量标准


  保证医用气体管道供气系统的安全送气,才能保证病人的用气安全。如果我们使用了不合格的医用气体或医用气体管道供气系统不能满足供气的质量标准,对临床诊疗及手术、抢救造成什么样的危害呢?从四个方面分析。


  1.供气系统提供的医用气体品质标准


  1.1医用压缩空气




  1.2医用氧气、笑气、二氧化碳、富氧空气药典中有规定质量标准标。


  1.3真空吸引、麻醉废气排放和手术工具的废气排放GB50751-2012《医用气体工程技术规范》中有规定质量要求。


  1.4气体质量不合格的危害及后果

氧气、空气、二氧化碳


术后感染,吸入性肺炎,呼吸机损坏抢救失败


2.供气压力标准


  2.1 GB50751-2012《医用气体工程技术规范》规定医用正压气体额定压力400KPa±20%;器械空气额定压力800KPa±20%;牙科空气额定压力550KPa±20%;医用真空额定压力40KPa(真空压力);麻醉废气排放额定压力15KPa(真空压力)。


  2.2 压力过高或过低的危害及后果


  氧气:流量计(成人、儿童)湿化瓶的安全阀


  真空吸引:负压调节器和安全瓶吸力过大粘膜损伤


  3.供气流量要求:


  3.1常用医用空气10-60L/min;器械空气/氮气350L/min;牙科50L/min;其它医用正压气体6-10L/min;医用真空15-40L/min;牙科真空300L/min;麻醉废气排放25L--80L/min.


  3.2流量过低的危害及后果


  压力、流量、流速是相辅相成的,管道、终端设计不合理造成压力、流速出问题导致流量不足,如带不动呼吸机;牙钻转数不够,给氧量不够、吸引流量过低。


  三、医用气体及医用气体供气系统的安全管理


  医用气体是抢救和特殊治疗用药品;医用气体供气系统是医院里的急救设备,属于Ⅱ类医疗器械管理。如果每一位管理者和使用者都是这样认识医用气体及医用气体供气系统,今天我国在用的医用气体供气系统不会还在低水平上徘徊不前。大多数管理者和使用者对医用气体的认知水平不高。怎样才能使医用气体质量符合标准保证病人的用气安全,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控制。


  首先建立一套完善的医用气体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1.医用气体系统设计好坏不仅影响到建设施工的质量和系统中设备的配置,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医疗机构的临床安全使用。当前我国颁布的医用气体的规范和标准关于医用气体设计的内容较少,多数医院的医用气体设计按照工业气体管道设计标准设计,真正懂医用气体专业的设计师不多。医院一定要参与到前期的规划设计中,要把医院的诉求表达清楚,大多数设计师不了解医院的要求,特别是分科比较细或专科医院,更需要医院的参与。


  举例:不同病区管道口径和终端数量的设计可以有不同的布局,可以节省成本避免浪费;病区不宜设计二级减压。


  2.医用气体管道供气系统中选择什么材质的管,建议选用脱脂紫铜管。其优点:延展性好、稳定,焊接方便,特别是有非常好的杀菌作用,这个特性国内外都有报的。我国氧气站的标准规定氧气管道必须采用铜管。


  施工中的管道焊接必须采用管道内充氮气保护焊接。管道内焊接处不会产生碳化,管壁非常干净,保证送气不会被污染。



  3.供气源的要求


  1.3.1医用氧(99.9%)和富氧(93%)


  1.3.2医用空气无油(≤0.1mg/Nm3)、干燥(≤575mg/Nm3) 、CO10-6(v/v)、备用、不能停气,


  1.3.3汇流排的安全保证:备用、减压、报警



  4.医用气体供气系统阀门分终端阀门,区域阀门、总阀门、维修阀门。这些阀门如果安装位置不对或者阀门的选型不对都会影响供气安全。


  (1)医用气体终端(终端阀门)应符合YY0801.1-2010《医用气体管道系统终端第1部分:用于压缩医用气体和真空的终端》


  

  不同气体插口不同;

  終端的结构分为两部分前面板和后底座,前面板带通气阀,后底座带维修阀;能带气维修。

  终端通气时相邻终端正压压力不得低于400Kpa;流量200L/min

  相邻负压终端压力不得低于40Kpa;流量25L/min


  (2)区域阀门的功能是紧急情况下及时切断管辖区的气源;区域管道维修或改造时切断气源。



  1. 位置:病区内,病区工作人员和维修人员容易操作的地方

  2. 可在线维修。

  3. 紧急情况下容易打开。


  (3)区域报警器维修阀用于报警器的维护、管道供气测试



  5.制定统一的安全标准是医用气体系统竣工质量鉴定的依据


  目前国内大部分医院医用气体工程竣工的验收都是依靠施工企业的自检。这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验收制度不可行。近几年国内一些医院的医用气体系统工程建成竣工后,出现很多的问题。如输出压力过高或过低;终端流量不足,有的呼吸机带不动、管道留存大量水分造成医疗设备损坏;保修期不到管道或气体终端漏气;系统气体监测报警不准确等等。有的医院在新建竣工2、3年不敢在验收单上签字,系统带病运行;有的医院拒绝搬迁,要求整改后搬迁。


  所有这些除了设计、施工、设备等方面的问题外,最关键的一步是缺少医用气体系统交付前专业的第三方检测单位验收认定。目前能够承担医用气体系统验收认定的单位极少,其一、虽然国家出了不少规范和标准,但对医用气体系统安全性的标准没有统一的要求,标准处于不同的管理部门颁布,甚至同一部门出的标准,在不同的标准文件里要求是不一样的。让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设备生产单位、医疗机构无所适从,其严重危害直接体现在对临床病人和医院不负责任。其二、因为没有统一的验收标准,专业的质量鉴定部门无法制定相应的检测项目、方法与规程。要实现交付给医疗机构一套安全可靠的医用气体系统,竣工后的专业验收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使竣工后的专业验收不流于形式,尽快制定医用气体系统统一的安全标准是当务之急。


  医用气体及医用气体设备生产企业及安装企业应全部实行许可证管理制度。医用气体(氧气、笑气、二氧化碳、压缩空气、氮气、真空吸引、氩气、富氧空气、麻醉气体等)直接作用于对病人治疗工作,其中很多气体参与人体的代谢,特别是氧气是人类维持生命的三大要素之一。医用气体系统是输送这些气体的系统设备,如果输送设备不安全可靠,就无法保证病人的有效救治,因此医用气体系统的整体检验合格,才能交付医疗机构使用。


  6.随着医院的快速发展和医疗的技术进步,医院对医用气体供应系统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同时,医用气体的种类越来越多,有些气体在储存和使用中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近年来医用气体事故常有发生。作为医院支持系统的核心之一的医用气体供应系统关系到医疗安全和医院安全,加强医用气体系统运行管理,规范医用气体从业人员的行为,提高设备和系统的安全运行能力,才能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和设备安全。


  国家对医院里的医用气体建设和使用越来越重视。2010年国家药监局发布的YY0801.1-2010《医用气体管道系统终端第1部分:用于压缩医用气体和真空的终端》;2012年住建部和国家质监总局发布GB50751-2012《医用气体工程技术规范》;2013年国家卫计委在出台Ws435-2013《医院医用气体系统运行管理》标准;2015年国家人社部新颁布的《职业大典》中增加了《医用供气工》职业,该职业标准2018年即将发布。以上标准对医用气体系统工作人员和设备管理提供有力保证。


  目前有多少建筑单位、医疗主管部门、医院了解这些标准呢?标准是行为规范,标准是法规,这些标准大多数是在十八大以后出台的,在变革时期贯彻和监管不严,标准没有很好发挥作用,这对我们这几年建设的医院项目造成一定损害,带来不少安全隐患。今后的3年还是医院建设的高峰期,我呼吁医院的建设者、医院的管理者,为了病人的安全,为了医院的安全,按标准进行设计;按标准编制造价;按标准进行招标;按标准进行验收;按标准进行管理。让我国医用气体系统跟上世界发展的步伐,让病人用得放心,让医院用得安心。


  十三五规划中指出2020年平均每1000人达到1张病床。医用气体系统是医院建设的核心系统,医院在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指导下,建设一套安全可靠的医用气体供应系统是我们每个医用气体从业人员和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四、亟待解决的问题


  1.随着医用气体理念的更新和设备的换代,医用气体工程造价远远落后时代。80年代的医用气体工程建设的造价与现在的造价相差不多。医用气体工程不能与建筑给排水和通风、热力相提并论。造价不能按建筑给排水和通风、热力标准定。医用气体应该有独立的造价标准。


  2.投标招存在的问题


  由于大多数医院包括设计院、代建单位和招标公司对医用气体系统认识不足,常被某些公司误导,2016年卫计委组织8个省市200多家医院医用气体系统使用的调查16%知晓医用气体系统有国家标准;医用气体协会对30多家公司、设计院的调查45%对部分标准知晓。招标文件怎么审,招的标能合格吗?


  为了病人的安全,为了医院的安全,在这里恳请在座的各位领导,医院的建设者和管理者对医用气体供气系统在建设投资和运行管理上多一些关注,多一点投资。

返回列表
[newsnext]